-
LED驅動器的主動式熱能管理介紹
LED內部發光的方式通常以非輻射方式產生,因此大多數的光會被重新吸收并產生熱源。本文介紹幾種創新的解決方案,能改善輻射復合率與光子吸收的問題,以增加LED的亮度與發光效率。
2011-12-16
-
LED照明控制系統模型及層次分析
本文將介紹LED照明控制系統的兩種主要模型,說明電子信息技術在LED照明中的應用,并在此基礎上,將LED照明控制系統分成八個層次,逐層闡述,幫助工程師全面了解LED照明控制系統的設計。
2011-12-16
-
低成本LED背光源明年占比達70%
市場研究機構WitsView最新觀察指出,為了刺激LED背光產品的銷售,LED背光模組的設計紛紛朝向低成本、降低亮度等方向發展,使得2011年的LED背光電視主流背光設計從原本的側光式規格、轉換為直下式規格(加厚型直下式LED背光模組設計、俗稱胖胖機)。隨著LED背光機種成本降低,預料將加速取代CCFL冷陰極燈管背光機種之地位,預估到2012年,全球LED背光電視及LED背光液晶監視器的出貨滲透率就會一舉沖上60%-70%水位。
2011-12-15
-
太陽能路燈的LM3423驅動電路的設計
本文針對傳統太陽能路燈電源系統的特點,分析其升壓電路所存在的問題,提出采用NI 公司的LM3423芯片,設計升壓led 驅動器,避免任何漏電流流入LED 燈,為LED 提供真正的短路保護功能,提高升壓效率,延長電池壽命。
2011-12-14
-
設計LED路燈時應該怎樣選擇恒流模塊
所有的LED都必須采用恒流源供電,但是目前很多路燈制造商大多是在LED模塊已經設計好的情況下再來尋找合適的恒流模塊。殊不知這種設計方法是會遇到問題的,至少使得這種設計不是最佳的。有可能還要重新設計LED模塊。本文介紹設計LED路燈時如何選擇恒流模塊。
2011-12-14
-
高功率LED的散熱設計與應用趨勢分析
LED雖在元件有多項環保優勢,但與一般白熾燈具一樣,燈具本身自己發光產生的熱,也會間接影響燈具自身的使用壽命,尤其是LED為點狀發光光源,其所產生的熱能也集中在極小的區域,若產生的高溫無法順利排解,那LED的結面溫度將會因此偏高,進而直接影響LED的使用壽命與發光表現。
2011-12-14
-
Vishay榮獲“OFweek 2011最佳LED服務商”獎
日前,Vishay Intertechnology, Inc.宣布,公司榮獲OFweek.com的“OFweek 2011最佳LED服務商”獎。
2011-12-13
-
AL5802:Diodes推出低電磁干擾線性LED 驅動器用于LED顯示屏
Diodes公司推出AL5802線性LED 驅動器,提供簡單、具成本效益及低電磁干擾的解決方案。該驅動器集成了一個高增益的NPN晶體管,其預偏置NPN輸出晶體管的額定電流為30V,足以控制多達九個低功率串聯LED的電流。
2011-12-13
-
PWM調光方法在LED亮度調節中的應用
模擬調光通過改變LED 回路中的電流來調節LED 的亮度,缺點是在可調節的電流范圍內,可調檔位受到限制;PWM 波調光可通過改變高低電平的占空比來任意改變LED 的開啟時間,從而使亮度調節的檔位增多。本文擬用兩種方法共同作用,以達到調節LED 亮度的效果。
2011-12-13
-
LED照明的過流保護器件應用
本文主要介紹針對LED照明過流保護的三個主要目的及選用LED照明過流保護器件的三大注意要點。
2011-12-13
-
2011年中國LED規模達1570億 下游產業占近8成
據統計2011年中國的LED市場規模預計將達到1500億元。其中,上游產業約為75億元,中游產業(LED封裝等)為285億元,下游產業(設備等應用)為1210億元。另外,下游產業中出口占大部分,約七成為出口。 中國如今發生了LED企業泛濫等現象,正在與其它國家一樣進行淘汰整合。但世界前十的LED企業紛紛強化在中國市場上的營銷,中國的LED市場可以說依然活躍。
2011-12-13
-
完美展示LED產業鏈,推動LED產業健康發展
“2012 中國LED展?深圳”正式啟動在工業和信息化部電子信息司的親切關懷下,由中國電子器材總公司等單位聯合主辦的“2012 中國LED展?深圳”于近日正式啟動。展覽主辦方領導——中國電子器材總公司副總經理陳雯海表示,“2012 中國LED展?深圳”是國內唯一LED全產業鏈展示的行業盛會,其目的就是在展示行業最新產品和技術的同時,推動中國LED產業的持續健康發展。據了解,本次展會2012年4月10日-12日在深圳會展中心舉辦,主題為:健康發展,協同共贏!來自中國LED產業鏈各環節的龍頭企業將集中亮相。
2011-12-12
- 破局室內信號難題!移遠通信5G透明吸頂天線實現360°無死角覆蓋
- 自帶模型輕松部署:ADI CodeFusion Studio 2.0簡化邊緣AI開發
- 量產在即!兆易創新GD32F503/505系列MCU正式開放樣品申請
- 三星HBM產能告急!2025年訂單全部售罄,緊急擴建生產線
- 全球首發!臺積電中科1.4納米廠11月5日動工,劍指2028年量產
- 東芝攜150年創新積淀八赴進博,以科技賦能可持續未來
- 精準仿真:EA電池模擬器助力電動汽車電源升級
- 電力繼電器技術全景:原理、選型與品牌戰略
- 超越傳統繼電器:深入探討固態繼電器(SSR)的技術優勢與應用實踐
- 11.25深圳見!半導體“最強大腦”齊聚,解密AI與物理世界交互
- 車規與基于V2X的車輛協同主動避撞技術展望
- 數字隔離助力新能源汽車安全隔離的新挑戰
- 汽車模塊拋負載的解決方案
- 車用連接器的安全創新應用
- Melexis Actuators Business Unit
- Position / Current Sensors - Triaxis Hal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