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解無閃爍LED驅動調光控制設計
本文將對LED照明應用中實現高功率因數性能的無任何閃爍的調光控制技術與構建等問題作研討,并以應用多項控制器構建的LED驅動器與高集成MOSFET LED驅動器2種高功率因數無任何閃爍的調光控制為例作重點分析。
2011-11-30
-
基于恒流二極管的小功率LED驅動電路設計
LED 是電流驅動器件,其亮度與正向電流成正比,為了保證LED 發光高效均勻、LED 驅動源應為恒電流輸出。因此設計高效簡單,價格低廉的LED 驅動源成為當前一個研究熱點。本文設計一種基于恒流二極管的小功率LED 驅動電路,工頻市電供電,輸出電流恒定。
2011-11-30
-
看LED協同電路如何解決LED過流過熱問題
發光二極管(LED)技術已經取得了快速的進展,而芯片設計和材料的改進促進了更亮、更耐用光源的開發,使光源應用范圍日益擴大。節能意識不斷的增強也加速了LED照明技術的普及。
2011-11-29
-
面向LED照明的低壓交流應用
在過去的三十年中,低壓交流照明設備已日趨普及。如今,從室內局部照明到一般性的活動式投射燈照明,再到如花園和景觀等戶外應用照明此類照明系統隨處可見。像宜家家居和美國家得寶這樣的家居零售賣場和住宅美化商場極大推進了該技術在消費人群中的推廣。這類低壓照明系統采用特殊低壓編碼規則,終端用戶可自行安裝而無需外部承包商。因此,這些系統相對便宜且易于安裝。所有系統都采用隔離式主電源為低電壓提供離線交流轉換并確保輸出電壓在任何負載情況包括開路情況下,都不會超過30 VRMS 。
2011-11-29
-
低功耗液晶電視LED背光源設計方案
通過合理設計背光結構,挑選適合的膜材搭配,減少LED數量,提高LED的利用效率,可降低LED背光的功耗。本文設計了一款118cmLE背光源,通過對背光結構的設計和膜材的篩選,在保證背光亮度和均一度的前提下,減少LED數量,將背光的功耗控制在較低水平。
2011-11-29
-
OLED投資增加 日制造商Q4估季增30%
由于日本半導體廠商對細微化以及OLED面板的投資增加,今年Q4日本8大半導體液晶制造設備廠商接單額將較前季(7-9月增長30%。報道指出,日本8大設備廠Q4接單額估達2,780-2,900億日圓,將較前季成長26-31%。其中,日本半導體設備龍頭廠東京威力科創接單額預估將季增46%至1,100億日圓;Ulvac也拜OLED制造設備訂單增加之賜,預估將季增78%至270億日圓。
2011-11-29
-
電子產品輕薄化 高階銅箔基板需求俏
終端電子產品朝輕薄化的發展,加上云端產業蓬勃發展、環保意識抬頭等驅使,銅箔基板(CCL)高階產品需求增溫,包括無鹵、高頻板材、IC封裝載板用板材及LED散熱基板等成長性看漲。有鑒于此,臺廠逐漸降低競爭激烈的FR-4基板比重,而將資源集中在上述高階產品布局。
2011-11-29
-
LED照明節能補貼將出臺 金額呈縮水
近日,從國家部委內部人士獲悉,由國家發改委和財政部共同研究制定的鼓勵LED燈的節能補貼政策即將在近期正式出臺。
2011-11-28
-
分析高效率LED驅動電路的特性及問題
高效率LED驅動電路的特性及問題分析。
2011-11-28
-
LED恒流驅動器件MOSFET選擇
常用的是NMOS.原因是導通電阻小,應用較為廣泛,也符合LED驅動設計要求.所以開關電源和LED恒流驅動的應用中,一般都用NMOS.下面的介紹中,也多以NMOS為主.
2011-11-25
-
基于不同散熱模式LED的光電熱特性研究
本文分析了中小功率LED新型散熱模式——垂直散熱的潛在優點。與傳統散熱模式——水平散熱相比,新型垂直散熱LED具有亮度高、散熱快、光衰小、穩定性高等優點。本文對不同散熱模式LED的結構、散熱方式、光衰及色坐標漂移進行了分析對比,并進行熱特性模擬和實驗測試分析。從散熱、可靠穩定性及成本體積等各個方面研究了基于垂直散熱結構的LED光電熱特性,指出垂直散熱結構中小功率LED是目前應用照明光源的發展趨勢。
2011-11-25
-
AMOLED吸睛又吸金
與TFT LCD比較,AMOLED它會自己發光,并具有廣視角、高對比、高發光效率、低功率消耗、高色彩飽和度及反應時間快等優點,但缺點是價格高昂、生產技術難度高。
2011-11-25
- 破局室內信號難題!移遠通信5G透明吸頂天線實現360°無死角覆蓋
- 自帶模型輕松部署:ADI CodeFusion Studio 2.0簡化邊緣AI開發
- 量產在即!兆易創新GD32F503/505系列MCU正式開放樣品申請
- 三星HBM產能告急!2025年訂單全部售罄,緊急擴建生產線
- 全球首發!臺積電中科1.4納米廠11月5日動工,劍指2028年量產
- 創新強基,智造賦能:超600家企業齊聚!第106屆中國電子展打造行業盛宴
- 東芝攜150年創新積淀八赴進博,以科技賦能可持續未來
- 突破技術瓶頸:GMR傳感器磁路優化指南
- 多場景應用:電池模擬器如何賦能新能源全產業鏈
- 精準仿真:EA電池模擬器助力電動汽車電源升級
- 車規與基于V2X的車輛協同主動避撞技術展望
- 數字隔離助力新能源汽車安全隔離的新挑戰
- 汽車模塊拋負載的解決方案
- 車用連接器的安全創新應用
- Melexis Actuators Business Unit
- Position / Current Sensors - Triaxis Hal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