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韓重金投OLED 中面板被迫再跟風
當面板企業京東方、華星光電還陶醉在剛剛投產的8.5代LCD面板線中時,LGDisplay(LGD)近日表示擬投資28.3億美元(約合180億人民幣)批量生產下一代面板OLED。相比LCD而言,OLED顯示屏更輕更薄,視角更大,更節能,被視為下一代顯示器的主流方向。
2011-08-26
-
高成本依舊是阻礙OLED普及的最大因素
臺灣液晶面板廠商內部人士稱,OLEDTV的制造成本和零售價格是決定它能否受到多數消費者和廠商青睞的最重要因素。LGDisplay(LGD)此前表示,將在2012年下半年開始小規模試產OLEDTV用面板,產量約每月30000片左右。LG Display稱將于2012年正式發布55英寸OLEDTV面板產品。
2011-08-25
-
市場表現低迷 2011年高亮度LED產值預估為90億美元
集邦科技旗下研究部門LEDinside近期發表的研究報告顯示,2011年的全球高亮度LED產值預估由2011年初106億美元下修至90億美元(年增率僅8%)。主要原因在于背光市場不如預期,加上LED的平均售價快速下滑導致LED產業供過于求。
2011-08-25
-
LED價格降幅大 中小封裝企業處境尷尬
從去年到今年,“瘋狂”幾乎是LED行業的代名詞。伴隨著消費需求的釋放,扎堆的資本、鋪天蓋地的廣告、走馬燈似的跳槽也成為這個行業最顯性的注腳。LED行業正處于戰國紛爭的時代。在這樣浮躁的環境中,每個LED企業都或多或少地經歷著成長的煩惱。
2011-08-23
-
行業巨擘悉數登場LED權威盛會CHINASSL2011
由國家半導體照明工程研發及產業聯盟(CSA)與勵展博覽集團(Reed Exhibitions)共同舉辦的第八屆中國國際半導體照明展覽會暨論壇(CHINASSL2011)今年將移師廣州,定于11月8日-10日在廣州白云國際會議中心隆重召開。
2011-08-21
-
Vishay擴展VLMW41XX系列,確保LED應用的顏色均勻性
日前,Vishay Intertechnology, Inc.宣布,為滿足在各種照明應用中對顏色均勻性的要求,Vishay擴大了VLMW41XX系列采用PLCC-2封裝、基于藍寶石的冷白光SMD LED的色域裝箱和訂購選項。器件現可提供14種不同的色域,根據CIE1931進行非常窄的色度坐標分組。另外,Vishay的客戶可以訂購由4中相近色域組成的LED。
2011-08-19
-
大功率全方位反射鏡發光二極管性能研究
目前大功率LED光提取效率比較低的一個重要原因是LED 襯底的厚度比較大,很大一部分有源區發射的光入射到襯底層被襯底和電極等材料吸收,從而大大降低光的提取效率,進而影響出光,為了改善這一缺陷,近幾年利用全方位反射鏡 ( omnidirectional reflector,ODR) 將有源區發出的射向襯底的光反射出去是一個興起的分支. Tu 等采用ZnO 接觸作為反射鏡減少光源射向頂部時被不透明電極吸收的部分光線。
2011-08-19
-
提高LED顯示屏顯示效果的相關技術分析
近年來,全彩色LED顯示屏在體育場館、道路交通、廣告宣傳、租賃等方面的應用出現快速增長的趨勢。據美國Standford Resources對LED顯示屏產品國際市場概況的預測,當前和未來市場上對LED顯示屏產品的采用將會以全彩高畫質為主,因此需要在LED大屏幕顯示控制技術和新產品設計方面隨時把握市場趨勢,攻克高端產品的相應技術難關并完成高端新產品的研制。
2011-08-19
-
5個汽車電子系統LED驅動的應用案例
美國國家半導體的產品包含可實現多種拓撲結構的眾多開關穩壓器集成電路。此外,美國國家半導體專為LED應用開發了一系列集成電路,其中很多具有適合汽車電子系統應用的功能。本文將探討幾個汽車電子系統大燈驅動的應用示例。
2011-08-19
-
OLED面板大勢所趨 未來市場格局成疑
近日消息稱,韓國LGDisplay公司打算投資約28.3億美元(約合180億元人民幣)用于大批量生產OLED面板,并預計這些面板將于2014年下半年正式量產。事實上,索尼曾經推出的11寸OLED電視,與現有液晶顯示器面板相比,重量更輕,厚度更薄,同時還可提高圖像對比度,但最終還是走向停產,那么,步索尼后塵的LG會面臨怎樣的窘境?需要在哪些方面突破局限?
2011-08-19
-
離線式LED驅動電路設計
作為一種新型的節能、環保的綠色光源產品,LED擁有廣闊的市場前景。市場現階段已經出現上千款LED驅動IC。其中我們遇到比較多的是單芯片線路結構。本文重點講解的是基于AX2028的LED驅動電路設計,它具備固定Toff工作模式、高占空比、高達92%的效率等特性。
2011-08-18
-
影響LED顯示屏逐點校正效果的因素分析
逐點校正做為一項大幅度提升顯示質量的技術,無論是廠家還是客戶,其首要的關注點無疑是校正效果。然而,當前逐點校正應用的效果還存在著各種各樣的不盡如人意的地方。筆者通過大量的觀察、交流與校正實踐,對逐點校正效果存在的常見問題及其出現的原因進行了歸納與分解。
2011-08-18
- 破局室內信號難題!移遠通信5G透明吸頂天線實現360°無死角覆蓋
- 自帶模型輕松部署:ADI CodeFusion Studio 2.0簡化邊緣AI開發
- 量產在即!兆易創新GD32F503/505系列MCU正式開放樣品申請
- 三星HBM產能告急!2025年訂單全部售罄,緊急擴建生產線
- 全球首發!臺積電中科1.4納米廠11月5日動工,劍指2028年量產
- 創新強基,智造賦能:超600家企業齊聚!第106屆中國電子展打造行業盛宴
- 東芝攜150年創新積淀八赴進博,以科技賦能可持續未來
- 突破技術瓶頸:GMR傳感器磁路優化指南
- 多場景應用:電池模擬器如何賦能新能源全產業鏈
- 精準仿真:EA電池模擬器助力電動汽車電源升級
- 車規與基于V2X的車輛協同主動避撞技術展望
- 數字隔離助力新能源汽車安全隔離的新挑戰
- 汽車模塊拋負載的解決方案
- 車用連接器的安全創新應用
- Melexis Actuators Business Unit
- Position / Current Sensors - Triaxis Hal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