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 “東數西算” 戰略與制造業數字化轉型深度融合的背景下,廣東某專注于 PCB 設計、SMT 貼片等全流程服務的國家高新技術企業,借辦公場地搬遷契機部署邦彥云 PC 解決方案,僅用 48 小時便完成 24 個研發工位的 “無縫切換”。 研發電腦主機被一塊僅有巴掌大小的云終端替代,所有算力、數據、應用卻悉數遷移至機房側的云PC刀片集群。運行三個月來,云PC方案不僅令PCB設計軟件Cadence Allegro在高頻拉線、縮放、平移等操作中保持“零卡頓”,更將數據外泄風險、運維人力投入與綜合TCO(總體擁有成本)同步降低50%以上,成為電子制造行業數字化升級的典型案例。
48 小時 “無縫切換”:輕量化部署刷新行業交付速度
電子制造企業對交付時效要求嚴苛,此次項目恰逢廠區搬遷,僅預留周末 48 小時窗口期。傳統 PC 拆裝布線耗時費力,而此前試用的 VDI 方案因畫質損失、延時問題被研發部門否決。
邦彥云 PC 采用 “終端極簡化、算力后移” 策略:工位僅需擺放云終端,通過千兆內網連接機房側云 PC 刀片,原有顯示器、鍵鼠等外設全部復用,無需額外驅動。實施團隊提前完成 24 塊刀片預裝調試,現場僅需 “插網線、接顯示器、開機” 三步即可交付。周一清晨,研發人員回到新辦公室時,熟悉的 Windows 桌面、設計圖紙與操作環境分毫未變,桌面主機已 “隱身” 云端。
三重安全鎖:筑牢核心資產防護網
PCB 設計文件作為該企業核心資產,動輒數十至上百兆,傳統 PC 的 U 盤拷貝、硬盤遺失等問題存在巨大泄密風險,且無法滿足大型客戶的合規要求。邦彥云 PC 通過 “網絡隔離 + 權限收口 + 行為審計” 三重防護,實現數據全流程安全可控:
? 終端側取消USB存儲、藍牙、Wi-Fi等接口,僅保留鍵盤鼠標輸入;
? 內部資料統一通過NAS或即時通訊飛秋在內網流轉,任何外發須經過唯一一臺具備外網權限的“安全出口機”,并同步生成審計日志;
? 管理平臺內置非法外聯監控與微隔離策略,一旦發現異常流量即可秒級阻斷。
“過去我們每臺電腦都要安裝DLP(數據防泄密)客戶端,策略復雜、彈窗頻繁,研發同事頗有怨言;現在安全邊界上移到云端,終端‘空心化’,既滿足客戶稽核,又幾乎無感。”該企業IT負責人表示。
硬件編解碼技術:重塑桌面操控體驗的核心競爭力
研發人員對 PCB 設計的流暢度與視覺精度要求極高,而傳統 VDI 方案在高頻操作下的畫面卡頓、色彩失真問題,曾讓企業倍感困擾。邦彥云 PC 之所以能實現媲美物理機的用戶體驗,除高性能刀片配置外,端到端硬件編解碼方案正是其區別于 VDI 的核心技術優勢,從根本上破解了云桌面 “性能損耗” 難題。
性能對標物理機,i3核顯也能跑Allegro
Cadence Allegro對顯卡、內存、單核主頻要求苛刻,尤其在高密度板卡設計場景,任何延遲都可能造成誤拉、誤連。云PC刀片采用第13代酷睿i3(4核8線程,睿頻4.5GHz)+16GB內存+512GB NVMe SSD的組合,憑借本地核顯UHD 730即可實現1920×1080@60Hz、YUV4:4:4全彩畫質,色彩還原與清晰度“肉眼可見”優于傳統VDI。
實測顯示,在滿框20+用戶并發打開數十兆BRD文件的情況下,錨點、拉線、縮放、平移等高頻操作依舊流暢;超百兆含BGA、DDR、高速差分線的多層超百兆工程圖,秒級加載,性能體驗與物理PC無異,完全打消了研發部門“云=慢”的顧慮。
運維效率大幅提升:支撐業務無限擴展
過去,該企業每新增一個異地辦公室,IT人員都要經歷“采購—組裝—鏡像—發貨—現場調試”的漫長流程,平均單臺交付周期3~5天,后期軟硬件故障還需出差維護。云PC架構將計算、存儲、網絡、安全資源池化,新增人員只需在管理平臺“一鍵開戶”,云終端即插即用;若遇硬件故障,熱插拔刀片可在3分鐘內完成更換,真正實現“人不動、設備動”。
從“搬主機”到“搬畫面”,從“人管數據”到“策略管數據”,廣東這家高端電子制造企業的實踐表明:邦彥云PC并非簡單的“舊瓶新酒”,而是真正將安全、性能、成本、效率四者推向新平衡點的“下一代商用計算機”。隨著技術持續迭代,邦彥云PC有望在更多工業場景落地生根,為國內制造注入更輕盈、更綠色、更安全的數字動能。